日本香蕉尹人在线视频,婷婷大伊香蕉五月天视频,亚洲第一成年男人网站,中文有码在线观看

<listing id="j1fj4"></listing>

    
    
    1. <address id="j1fj4"></address>
      <td id="j1fj4"></td>
    2. 首頁 | 品牌聲明 | 網站建設 | 網址導航 | 加入收藏
       
      當前位置:農業(yè)網首頁 > 農業(yè)資訊 > 國內綜合 > 安陽湯陰舉辦新型農民夜校(圖)
      安陽湯陰舉辦新型農民夜校(圖)
      農業(yè)網   時間:2018/1/15 11:32:00  來源:人民日報  閱讀數(shù):404

      農民夜校

        1月8日,又逢周一。天剛擦黑,72歲的農民王文良揣上筆記本,出家門,拐個彎,走進村里的農民夜校。

        這已經是他第二十六次上夜校。去年11月,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各村開辦農民夜校,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。王文良所在的白營鎮(zhèn)北陳王村農民夜校一開班,他便報名參加,*不落。

        年逾古稀,咋還癡迷地學?王文良說:“在這里學懂國家政策,分享農業(yè)知識,討論村里事務。別看就一堂課,但內容實,形式新,用處大著呢!”

        北陳王村開辦夜校時正值整村改造,王文良家要拆舊建新。

        拆掉老房子,老伴兒有點想不通。“雖說是老房,畢竟住了40多年,是我們一磚一瓦壘起來的,有感情。”老伴兒說起這事,忍不住掉淚。

        “咱戴著黨徽,咋能不帶頭?”王文良雖覺得惋惜,但還是勸解老伴兒。

        夜校有一節(jié)課是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。“當學到‘產業(yè)興旺、生態(tài)宜居、鄉(xiāng)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總要求’,不禁豁然開朗。實施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,就是努力讓農民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,不拆,舊村咋改造?”王文良說服老伴兒拆掉老房,歡歡喜喜搬進新家。

        “今天學黨章,學完還有一個重頭戲。”王文良有點神秘。

        記者正疑惑,只見北陳王村黨支部書記張來賓上臺:“咱村改造,清走5000多立方米垃圾,給全村380戶裝了天然氣,400戶有線電視升級。對村里發(fā)展,大家有啥意見建議?”

        村民李運成說:“新村改造后的排房一模一樣,親戚來了怕走錯門,能不能在墻上刷個編號?”

        “記錄下來,一開春就解決。”張來賓回應。

        “個別房頂?shù)耐咴摀Q了,天然氣有時不夠足……”村民你一言我一語,張來賓一一答復。“上夜校,不光學政策,還能面對面解決矛盾問題,密切干群關系。”村民張桂祥說,“湯陰倡導嚴黨風、抓政風、淳民風、正村風、美家風‘五風’建設,夜校是個好平臺。”

        *,村干部在課堂上號召為貧困戶捐冬衣,很快得到響應。第二天一早,北陳王村上百名群眾來到村委會,排隊捐衣,集中清洗、消毒,送到貧困戶家。

        在村委會門口的墻上,有一個光榮榜,清晰記載:“1月4日,李學武,70多歲的老人,看見下雪,主動掃雪;2017年12月30日,左整連,拾到200元錢,主動交還失主……”

        一邊樹榜樣,一邊立規(guī)矩。湯陰農村普遍訂立村規(guī)民約、紅白理事會制度。有的村提出“白事出殯,中午吃大鍋菜;吹唱服務只限5人,不搭舞臺、不唱大戲、不發(fā)利事錢”;有的村要求婚宴用煙每盒不超過10元、用酒每瓶不超過20元,不提倡要房要車。各村選出有威望的老干部、老黨員,成立“五風”監(jiān)督評議理事會,引導群眾自覺抵制陳規(guī)陋習。

        目前,湯陰縣298個建制村全部開設了農民夜校,10余萬人次黨員、群眾參加學習。

        如何讓農民夜校“火”起來?

        湯陰縣委書記宋慶林表示,一要豐富課堂內容,涵蓋文件學習、農業(yè)科技培訓、務工信息交流等,為農民脫貧致富、農村環(huán)境治理、鄉(xiāng)風文明建設服務;二要創(chuàng)新學習形式,用村歌、動漫、短視頻、知識競賽等方式,不斷激發(fā)黨員、群眾參與的熱情。

        說話間,村文藝隊4名婦女魚貫入室,開始表演“三句半”:“祖國變強我當家,幸福生活人人夸,新區(qū)新校和新家,感謝啦……”

      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
      農業(yè)網編輯:agronetlzs首頁 打印 字體 [ ]

      轉發(fā)到:

  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
      ①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所有文字、數(shù)據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“ 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所有,任何企業(yè)、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。凡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      ②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“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
      ③因互聯(lián)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,本網無法及時聯(lián)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,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“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聯(lián)系。
      本站所用的字體,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,請告知我們 service@agronet.com.cn,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。